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京津冀一体化持续升温 多领域投资机会凸显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13日浏览次数: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在国新办区域协调发展吹风会上表示,正按照中央要求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具体而言,要促进京津冀交通互联互通,产业转移转型升级,还要控制土地资源使用等。目前前期调研报告已经成形。

  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引发了各机构的密切关注,最近国内多家证券公司研究所发表研究报告称,京津冀一体化的加速进行,将为证券市场带来难得的投资主题,房地产、城建、交通和环保多个领域领域的投资机会凸显。

  需明确定位和产业重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刚出不久,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就邀请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为投资者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以及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规划的相关情况。

  肖金成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首次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提出。虽然京津冀合作已经提出多年,但合作之路并不顺畅。主要原因一是规划确实比较复杂,二是各省市之间难以有效协调。因此,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来明确城市定位和产业重点,这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机制。

  肖金成认为,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为四方面:一是实现基础设施交通体系的互联互通;二是城市定位明确,功能互补产业互通;三是生态环境共保可持续发展;四是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从区域上来说,“一轴两带”的模式更为合理。除京津唐发展轴以外,南边应重点围绕石家庄,北边应重点围绕秦皇岛。保定和唐山由于距离北京和天津太近,未来随着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北京会逐渐扩展到保定。

  从发展的顺序上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是解决河北的发展问题。目前河北的发展比较滞后,主要依赖钢铁、能源等低端产业,未来重点是如何在河北各个城市发展制造业,来替代钢铁和能源产业以及其他低端产业。第二步是北京和天津的制造产业向外转移,主要是北京和天津的制造业向河北转移。第三步才是功能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转移更多需要市场主导。

  在产业重点布局方面,肖金成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北京的受益产业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服务业和一些研发产业,制造业向外转移会给这些产业腾出更大空间;天津的增长点主要是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是航运业、物流业以及一些生产型服务业;河北则主要是通过接收北京和天津的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

  新型城镇化打响第一枪

  多家证券公司研究所都认为,中国经济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都处于一个下行的阶段,特别当下经济增长和就业形势严峻,稳增长又占上风。受制于高债务、高杠杆的制约,大规模的投资刺激政策已无可能,外需波动也较大,使得内需成为稳增长的希望。

  而新型城镇化强调“新型”,强调以人为核心,将有别于以前的城镇化,将会配合经济结构调整,保证经济未来增长的质量。新型城镇化推出正逢其时,将保障未来经济的适速增长。

  “从全局看,京津冀作为新型城镇化之中东部重要的城市载体,一体化进程将作为区域发展的示范,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开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打响了新型城镇化第一枪。

  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而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未来需要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将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并科学定位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引导人口和产业由特大城市主城区向周边和其他城镇疏散转移。

  据了解,在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三地融合度低,河北与京津发展差异大导致区域经济增长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从2012年底城镇化率看,河北46.8%远低于北京86.2%、天津81.55%,对应到资源上以土地为例,北京和天津人均土地面积在8平方米附近,而河北为25.76平方米。三地之间发展严重失衡,两大直辖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超载钳制自身长期发展。

  华泰证券表示,首都经济圈未来发展出路在于区域融合,特别是河北的资源利用,以提高总体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释放该区域的经济活力。因此,京津冀在三大东部城市群中最需提升优化,三地的一体化协同发展将是该区域经济优化发展的新引擎。

  机构掘金首选房地产

  对于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国内各证券公司研究机构几乎一致看好,认为将给证券市场带来多个行业的投资机会。其中,房地产行业较受关注,安信证券、申银万国、华泰证券等在报告中特别建议关注相关地产板块股票。

  房地产业是京津冀一体化影响最直接的一个产业,也是机构最为看好的行业。申银万国证券分析称,京津冀一体化将带来年均约5000万平方米的新增住房需求。申银万国证券分析称,目前京津冀都市圈的城镇化率仅58.9%,远低于长三角都市圈和珠三角都市圈的67%和67.4%。

  对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经验来看,在都市圈快速形成阶段,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约1.1%。假定区域人口增速维持稳定1.5%,按人均33平方米住房面积计算,预计到2025年,10年间大约可以创造约4.91亿平方米的新增住房需求,平均每年0.49亿平方米,占目前京津冀住宅销量的53%。

  催生生态环保投资机会

  除了普遍看好房地产行业外,建材建筑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商贸零售、钢铁及机械制造业等也纷纷被各机构看好,并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将给这些领域带来可以预期的投资机会。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政策提到突出位置,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粗放型发展方式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式转变,这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人口密度高达484人/平方公里,近4倍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京津冀一体化,先看环保一体化。从2013年初开始,雾霾天气时常肆虐北京,根据中科院和环保部的研究结果,燃煤电厂、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等是造成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2013年,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前10名城市中,河北省占据七席。

  雾霾污染有较强的移动性,要取得治理效果,必须进行区域联防联控。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需要理顺,但环保一体化已经率先迈出脚步。2013年9月,环保部联合工信部、住建部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作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指导方案。

  环保一体化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初衷,区域性的污染治理工作对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机遇。目前,不少公司已经在京津冀地区实现业务布局,污染一体化治理将对具有项目基础的公司形成利好。投资者可关注相应个股。

  京津冀三地除了已出台的雾霾治理政策外,京津冀地区将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由此带动起当地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治理项目快进步伐,以及防风固沙、农田及城市园林等生态修复工程的大力发展。这与国家此前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内在统一的,将给该区域生态建设注入新的动力。特别是在围绕一系列跨区域生态建设所涉及的资金统筹安排方面将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倾斜。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城市综合体的“综合之困”
  • 服务中国新型城镇化

    友情链接: